查看原文
其他

导演鹏飞:我喜欢发现生活中的幽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电影资料馆 Author 杨鸽

2021-03-12

“青年影人推荐计划”(Young Filmmaker in Focus)是中国电影资料馆诚意策划的青年电影人助力项目,于本月正式启动。中国电影资料馆“青年影人推荐计划”正式启动!


借由《又见奈良》3月19日上映这个契机,“青年影人推荐计划”特别邀请到了青年影人鹏飞作为3月首位“推荐影人”。


3月15日,鹏飞将携《米花之味》《又见奈良》以及两部电影的主演英泽做客小西天艺术影院,与观众朋友们分享他的电影故事。两场放映将于3月12日中午12点开启售票,售票平台:淘票票,欢迎大家踊跃购票。


采访、撰稿 | 杨鸽


鹏飞,1982年出生于北京的京剧世家,本科毕业于法国国际视听学院。旅法学习电影八年,对鹏飞而言,最重要的是跟随蔡明亮导演的学习工作经历,诚如他在接受我的采访时所言,“碰到蔡明亮导演之后就完全被他的风格所影响”。
 
鹏飞自小喜欢香港电影,在遇到蔡明亮导演之前,他对自己成为一名导演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规划,毕竟“你学什么专业也不一定从事什么专业的工作”。
 
大学中,鹏飞本来是剪辑系的。大二时,他到一家香港后期公司做实习。当鹏飞想喝公司咖啡台冰柜里放着的“漂亮的汽水”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他那是“给导演喝的”,这个差别对待让他萌生出要拍电影、做导演的想法。于是第二年鹏飞转到了导演系——这似乎像是一个意气的选择,却也是他冥冥中的命运拐点。

左:蔡明亮,中:鹏飞,右:李康生

毕业实习,鹏飞有幸进入了蔡明亮导演的剧组,做副导演、编剧……身兼数职。经过四五年的磨练之后,鹏飞拍摄了首部长片《地下香》,但对他个人而言,“我到现在都不敢看《地下香》,因为觉得太苦闷了,觉得无病呻吟。”创作上的不满意,让鹏飞开始转变,并且思考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讲故事
 
与优秀的前辈导演共事让鹏飞获得很多成长,无论是创作《米花之味》之前蔡明亮导演的美学追求对他的影响,或是拍摄《又见奈良》时,河濑直美导演言出必行的工作态度以及贾樟柯导演对电影素材和节奏的精准把控等等,都有益于一位青年导演的提高。
 
但最终能够让鹏飞作为导演获得诸多关注的原因,必然还是因为他找寻到了自身创作表达的风格和定位。如他个人所言,创作风格“不是光靠自己思考出来的,而是生活给我的”。


“小人物与大时代”



从《米花之味》到《又见奈良》,鹏飞的创作历程,有一些命运使然的意味,两部作品题材迥异,但在人文关怀的角度又是相通的,都聚焦小人物的命运,以展现大时代的波澜
 
《米花之味》的创作始于鹏飞与社工朋友一起前往云南,本来他打算待两个月,没想到被当地的风土人情所打动,明快的节奏、绚丽的色彩、质朴的村民、清澈的孩子们的眼睛……都给予鹏飞以创作灵感。
 
最终鹏飞足足在云南待了一年,几乎融入了当地傣族寨子的日常生活


而他真诚、平等地讲述归乡人故事的态度则是《米花之味》温情又富有情绪感染力的基础。本质上,《米花之味》是在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借由归乡青年和留守老少的故事去呈现一个社会议题,电影本身不预设立场,只是希望给观众提供一个角度。
 
正是因为《米花之味》后来在奈良国际电影节获奖,鹏飞才有机会结识河濑直美导演,并与她合作一部影片,以奈良为题,由她来担纲制片。涉及中日题材,鹏飞“没有任何犹豫地选择了反战题材”,并以一个收养了日本遗孤的妈妈去日本寻找女儿的故事获得了河濑直美导演的肯定。
 
左:鹏飞,右:河濑直美
 
2019年,鹏飞大半时间都在奈良体验生活、积累细节,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田野调查,最终用15天的时间完成了《又见奈良》的剧本。电影中老奶奶陈慧明与老警察、二代遗孤小泽在奈良的寻亲之路,其实也是鹏飞自己创作之路的完整显现。
 
鹏飞直言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那些抚养日本战争孤儿的中国父母们的伟大和善良。他希望在完成自己的主旨之上,通过《又见奈良》这部电影来圆这些养父母们想要见一见自己孩子的愿望,哪怕像电影中的老奶奶一样,体会一下养女曾经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一种极大的安慰。

 


“奈良的日与夜”


 
《又见奈良》是一部中日合拍片,除去休息时间,影片拍摄周期其实不长,只花费了19天。

因为有了前作《米花之味》的经验,这次鹏飞与摄影指导廖本榕、音乐指导铃木庆一两位老师的合作显得驾轻就熟。《又见奈良》前期在奈良拍摄,河濑直美导演帮助颇多,后期回到国内,贾樟柯导演贡献了很多精力亲自带着鹏飞剪辑。总体而言,整部电影的制作还是比较顺利的。

 
在河濑直美导演的安排下,剧组当时统一住在一座乡村别墅里,大家一起吃饭,早上醒来互相道早安,晚上回来休息的时候,也常常当面一起讨论,这样剧组迅速成为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大家庭
 
当然,语言不通是跨国剧组的常见问题,从导演传递信息到演员要经过两三折翻译,从中文到日语再到中文,通过翻译虽然能够进行交流,但是拍摄效率却颇受影响。有困难就要找解决办法,鹏飞自创一整套简单的肢体语言来及时高效地传达各项拍摄指令。以至于拍摄结束后,整个剧组形成了独有的交流方式,甚至陈惠明的饰演者吴彦姝可以用手势组合起来和中日导演沟通“这条过了没?要再来一条吗?”

左:英泽,中:吴彦姝,右:國村隼
 
三位主演中,吴彦姝与國村隼两位老师都是经验极为丰富的演员,在电影中贡献了相当精准的表演,情绪饱满,非常动人。
 
饰演二代遗孤小泽的英泽表现也非常亮眼。如果你看过电影,你可能会以为英泽本身是精通日语的,实际上她并不会说日文。但是有着海外留学经验的她,语言能力很强。影片中说的这些日文,都是她短时间内跟着剧组的日语老师背下来的,同时也照顾到了台词节奏和情绪,真的是相当不易。
 
永濑正敏虽然戏份不多,但他饰演的聋哑人戏剧张力很足,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真实写照。鹏飞介绍说,永濑在进组三天前就开始头戴耳机保持聋哑人的状态,和电影里一样用纸笔写字的方式和他沟通,相当敬业。


有趣的是,鹏飞也在《又见奈良》里客串了一个生动的小角色。即便是取材于自己在日本的真实经历,并且也有很强的模仿能力,但是站在镜头前,鹏飞说自己还是紧张的。这段经历也让他能够更加理解演员的辛苦,有助于他和演员的沟通。


“我喜欢发现

生活中的幽默”



寻亲主题无疑是一个沉重的主题。但是在鹏飞精巧处理下,《又见奈良》的感动与泪水,包裹在幽默与释怀之中。
 
像《米花之味》一样,生活的苦难与悲情在电影里的呈现是冷静且轻盈的。鹏飞说,“电影就是导演的真实”,因为他切身实地体会到的那个云南边陲小村庄就是明亮轻盈的。
 
“我喜欢发现生活中的幽默,不管这个幽默是荒诞的、是带有泪水的、还是无奈的,(幽默)这个东西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所以我要花时间去体验生活,先跟他们熟悉了然后跟他们聊生活的事儿。谁的生活没有点困难的事儿呢?但是我会注意他们释怀的瞬间,或者说是自嘲的瞬间,他们那时候的笑容是最打动我的,虽然我在电影中不太展现很多笑容。”
 
鹏飞正在拍摄《又见奈良》

鹏飞喜欢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喜欢卓别林也喜欢巴斯特·基顿,喜欢北野武,还喜欢伊利亚·苏雷曼……大体上,他所喜欢的电影里人物可能没有很夸张的表情,也没有很多台词,但是自有生活的趣味在,安安静静但很有灵性,看完之后余韵悠长,这恰是他想要达到的效果。《米花之味》以母女俩在山洞里的舞蹈作结,令人回味。到了《又见奈良》的结尾,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夜空中飘来的歌声更成为点睛之笔。

《米花之味》剧照
 
回过头来我们看鹏飞的作品,会发现他的电影从没涉及过自己的真实生活。尽管许多青年导演甚至于成名导演的作品中,很清晰地能够看到自身人生经历的投射,譬如汾阳之于贾樟柯,奈良之于河濑直美。
 
鹏飞说他更多地是将自己的情感嫁接到电影中。作为一个性格温和的人,也许离自己生活太近,反而不好去表达。展望未来,他说大概会拍摄一部关于京剧的作品,在那里我们也许可以窥见鹏飞自己的生活和记忆。
 
但不管以什么为题,艺术也好,商业也罢,只要选择了,他就会全力以赴。
 
让我们共同期待鹏飞的下一次出发。

往期推荐

《郊区的鸟》:媒介衍生下的城市与人、过去与未来

是时候,该说说张小斐了

挽救了迪士尼动画部门的那个坏女人,与101只狗

他设计的“阿凡提”,获奥斯卡最佳短片荣誉奖

《日暮》:镜头中奥匈帝国没落的沉思与体验

影迷迷影:携手共进又一春!

关注全国艺联视频号,解锁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